第19届Aeolus国际管乐比赛于9月14日在德国杜塞尔多夫市音乐厅圆满落幕。我校高一年级双簧管专业学生余果(指导教师:金京春教授)以最小年龄16岁进入第三轮,获得入围证书,并且凭借自己创作并演奏的中国元素双簧管现代作品《善礼》获“Aeolus国际管乐比赛2025特别奖 当代音乐最佳诠释奖”,实现了中国双簧管选手在这项赛事上的重大突破。


Aeolus国际管乐比赛由Sieghardt Rometsch基金会于2006年创立,与杜塞尔多夫罗伯特·舒曼音乐学院、杜塞尔多夫交响乐团及德国国家广播电台联合主办。自2011年加入世界国际音乐比赛联盟(WFIMC)以来,该赛事已成为德国乃至欧洲最具权威的青年管乐比赛之一,以其专业性、公正性和高艺术水准享誉全球。比赛每年从长笛、双簧管、单簧管、低音管、萨克斯管、圆号、小号、长号和大号中遴选三种乐器作为参赛项目,赛制为四轮,前三轮是三个专业单独比赛,对优胜者发放入围证书,第四轮为三个专业的第一名角逐一、二、三等奖,此比赛面向28岁以下的青年音乐家开放。总奖金高达6万欧元。
此次参赛余果作为作曲兼演奏者,在比赛中演奏了自己创作的中国元素作品《善礼》,在萨克斯、圆号、双簧管三个专业众多优秀选手中脱颖而出,作品与现场演奏获得了组委会高度认可,并受邀参加9月14日的颁奖音乐会,这是在欧洲赛事中第一次奏响中国管乐作品的声音!

音乐会后,余果接受了德国电视台的专访,他谈到这部作品的创作:这部作品是24年在自己的指导教师金京春教授的提议下开始创作,最初是一首3分钟的双簧管与钢琴重奏,2025年对应Aeolus比赛要求,余果对作品进行了调整,在金京春教授的指导与建议下,独奏版本于2025年5月完成。
《善礼》双簧管独奏以“慈航”“和合”“性命”三章为结构,呈现从传统中探寻创新的艺术追求。标题取意儒释道哲学,聚焦“善”与“礼”的互动关系——这两种美德在跨文化语境中形成精神共鸣。作品将中国民间小调《茉莉花》《叫卖调》、唐代燕乐《秦王破阵乐》的音调融入主题发展,与21世纪现代主义形式创新相结合,以东方哲学的深邃为西方古典结构注入新活力。作为作曲兼演奏者,试图通过双簧管现代演奏技法,诠释人类对真善美的精神追求。
余果此次将中国声音带上国际舞台,既实现了他与指导老师长久以来的心愿,也生动诠释了“中华文化既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深刻内涵。增强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国际传播力,需要坚持共性与个性相统一,在坚守中国文化本色的基础上,将民族传统与世界音乐潮流有机融合,推动中国声音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向获奖学生余果及其指导老师金京春教授表示热烈祝贺!
获奖学生

余果
余果,4岁半学习钢琴,9岁随安徽师范大学陶金博士学习双簧管,11岁起师从中央音乐学院双簧管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副校长,北京管乐协会理事长金京春教授。2022 年以第一名成绩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双簧管专业。
主要奖项
2019年安徽省第九届伊斯曼杯西洋管乐展演双簧管少儿组金奖,同年获李斯特国际青少年钢琴大赛中国赛区金奖;2020年首届长三角管乐艺术联盟云展演小学组双簧管金奖;2022年中国音乐小金钟-第八届全国管乐展演安徽赛区金奖,同年获中国青少年音乐比赛·蜂鸟音乐奖全国级钢琴重奏C组一等奖;2023年“未来音乐家”电视展演中获管乐专业少年B组最佳演奏(金)奖;2024年第十三届俄罗斯海参崴国际青年音乐家比赛木管少年组第一名;2025年莫斯科国际音乐节总决赛中获管乐专业组一等奖,同年获Aeolus国际管乐比赛2025特别奖“当代音乐最佳诠释奖”。
在校期间,2023-2025年连续三年荣获中央音乐学院附中三好学生、一等奖学金奖及专业成绩突出奖。
演出实践方面,2022年参加“中德建交50周年”主题音乐会及ICMA沙龙音乐会。2023年参与古典之夜木管音乐会、澳门回归24周年“明日之星”音乐会等。2024年与指挥家夏小汤合作演出莫扎特《C大调双簧管协奏曲》K314,并 参与“打开艺术之门”木管音乐会、“少年风华”获奖学生专场音乐会及京港澳台青年艺术嘉年华。2025年受邀与柴可夫斯基国立学术交响乐团合作演出马尔蒂努:《双簧管协奏曲》H 353,同年在澳门文化中心小剧院与指挥家梁樂鳴合作路德维希·奥古斯特·勒布伦:《第一双簧管协奏曲》第一乐章。
指导老师

金京春教授
金京春,中央音乐学院双簧管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副校长,中国十大管乐演奏家,北京交响乐团首席双簧管,北京管乐协会理事长,亚洲双簧协会副会长,第17届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比赛木管专业评委,第五届瑞士Muri国际双簧管与巴松比赛评委。
金京春出生在双簧管世家,1987年他考入了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师从于我国著名的双簧管教育家祝盾教授。1997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并留校任教。2001年他进入北京交响乐团担任双簧管首席。2003年公派赴俄罗斯莫斯科格涅辛音乐学院攻读硕士学位,师从于 pusheechnikov院士学习。留学期间在2005年金京春获得了俄罗斯圣彼得堡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国际管乐比赛双簧管专业第三名。
回国后他继续担任北京交响乐团双簧管首席并致力于教学事业。近年来他的学生在北京国际管乐节比赛、俄罗斯海参崴国际青年音乐家比赛、亚洲双簧协会国际双簧管比赛、法国巴黎u.f.a.m国际管乐比赛、俄罗斯穆拉文斯基国际青少年管乐比赛中获得包括金奖在内的多项奖项。2010年以来他的学生共有30余人次在国内外各项管乐比赛中获奖。他教的学生在国家大剧院交响乐团、青岛交响乐团、武汉交响乐团等乐团担任双簧管首席。由于突出的教学能力,他同时在中央音乐学院大学和附中担任“BOB拔尖创新人才计划”“亿阳拔尖音乐人才成长计划”导师。由于突出的教学成绩,在2009年,他获得了北京市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称号。2010、2014年两次获得中央音乐学院附中“黄源澧奖教金”,2012年获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优秀学科带头人”称号。他还两次获得中央⾳乐学院教师最⾼荣誉“⾦校徽”奖。
金京春在从事教学的同时还积极地进行独奏、室内乐和交响乐的舞台艺术实践。他曾在北京、泰国曼谷举办过个人音乐会,获得了很大的成功。自2001以来,他一直担任北京交响乐团双簧管首席,参加该团的演出千余场。他的音乐会足迹遍布德国、奥地利、捷克、瑞士、韩国、土耳其、英国、墨西哥、美国等国家和地区。2013年,他应中央电视台邀请参加光荣绽放——“中国十大管乐演奏家”音乐会。这是由十名中国当代最优秀的管乐演奏家共同演出,展现了中国当代管乐器表演的最高水平。
金京春曾担任北京国际管乐节比赛、俄罗斯海参崴国际青年演奏家比赛、俄罗斯圣彼得堡穆拉文斯基国际青少年音乐比赛的评委。2018年担任北京管乐协会理事长,2019年担任亚洲双簧协会副会长,2023年被邀请担任第17届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比赛木管专业评委。2025年荣任第五届瑞士Muri国际双簧管与巴松比赛评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