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8日下午,“第二十八届北京国际音乐节”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少年乐团示范音乐会”在北京音乐产业园内隆重举行。作为中国青少年乐团的翘楚,中央音乐学院附中民族室内乐团和少年民族管弦乐团通过娴熟的技艺以及对音乐充分的理解,为现场观众带来一场高水准的民族音乐盛宴,展现出当代中国青少年的卓越风采。
音乐会上,中央音乐学院附中民族室内乐团和少年民族管弦乐团共同呈现了九首风格各异的民乐作品,既有传统经典,也有现代新作,充分体现了“未来传统·刹那新声”的音乐节主题。
作为中央音乐学院附中特色课程之一,“民族室内乐”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与风格把握。本场音乐会的前五首作品,均为该课程的舞台实践成果,涵盖吹打、弹拨、拉弦等多种组合形式。
吹打组的一曲《将军令》,以雄浑嘹亮的唢呐与铿锵有力的打击乐,瞬间点燃现场气氛;弹拨乐合奏《月光变奏曲》与《三六》,则在琵琶、阮、扬琴、古筝等乐器的默契配合中,展现了弹拨乐器清脆灵动、韵味绵长的特色。



拉弦组带来的江南丝竹名曲《行街》以细腻流畅的旋律,勾勒出江南水乡的温婉意境;附中艺境室内乐团演绎的民族室内乐《咏南》分为“山”“水”竹”三段,融合了传统丝竹技法与现代创作手法,呈现出极富诗意的江南美景。


随后四首作品为民族管弦乐编制,由中央音乐学院少年民族管弦乐团全体出演。 在指挥贝頔老师的执棒下,乐团先后呈现《青青思念》《夜深沉》《良宵》与《国风》四部作品。京胡与乐队《夜深沉》中,京胡演奏者高筝阳以高超的技巧与感染力,将京剧曲牌的韵味与乐队协奏的张力完美融合;民族管弦乐《青青思念》《良宵》《国风》三首作品,则在不同风格中展现出乐团整体的音色控制力与音乐表现力。


作为中国青少年民族乐团的领军力量,中央音乐学院少年民族管弦乐团不仅注重传统曲目的学习与传承,更积极进行民族音乐当代创作的舞台实践。本次演出中,多位青年教师的悉心指导与学生们的出色表现,共同构筑了一场既有深度又有朝气的音乐会。
音乐会在《国风》的恢弘乐声中落下帷幕,但属于这些少年乐手的音乐之路,正刚刚启程。在他们手中,传统不再只是历史的回响,更是未来的起点;刹那的乐音,终将汇成时代的新声。
